江西宣講十九大:田間地頭擺講堂 聲聲入耳心亮堂

快板打起來,歌聲唱起來,舞蹈跳起來,宣講的熱潮湧起來……雖已是數九寒天,但贛鄱大地處處掀起一股股宣傳十九大、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省委書記馬不停蹄,6天時間行程上千公裡;幹部群眾圍坐一團,把黨課送到傢門口,上連“天線”下接地氣……在貧困村,當老百姓聽說黨代表來宣講,提前一個小時到場等候;在街頭巷尾,在田間地頭,在古戲臺上,凡是十九大巡講小分隊到達的地方,處處是歡聲笑語,人潮湧動。“群眾的語言”讓十九大精神在江西這片紅土地上落地生根,迸發出新時代的活力。

與村民同坐一條板凳 直接面對黨員群眾上千人

新月畬族村是江西省資溪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這個不足500人的村落曾是山區貧困村,近年來,通過發展旅遊、苗木等產業成為瞭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11月8日,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來到這裡宣講十九大精神,和村民同坐一條板凳,拉起瞭傢常。“這些年村裡的變化大不大,日子過得好不好?”鹿心社問道。“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鹿心社的宣講層層深入,現場掌聲不斷……

10月31日至11月2日、11月7日至9日,鹿心社先後用瞭6天的時間,行程上千公美國商標申請裡,從社區到農村、從企業到學校,直接面對黨員群眾上千人。

省委書記帶頭宣講十九大精神,在贛鄱大地引起強烈反響。其他黨代表也不甘落後,馬不停蹄地穿梭在一處處宣講會場間。

十九大閉幕後,十九大代表、江西省鄱陽縣蓮花山鄉計林村黨支部書記包新國10月27日返回傢鄉鄱陽,立即投身到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工作中。

計林村是贛皖邊界一個人口為1200餘人的小山村。這些年,村裡打起“生態牌”,發展民宿、農傢樂,增加瞭村民收入。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改變。

近日,在江西省鄱陽縣委組織部舉辦的宣講活動上,包新國首先為大傢梳理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緊接著談個人現場感受,最後落腳到如何結合工作實際抓貫徹落實。組織部機關幹部聚精會神,一邊聽一邊記,對包新國的精彩宣講、帶有溫度的解讀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鄉村振興戰略,這讓我們農民備受鼓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10月28日,包新國回到傢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傢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隨後,包新國又馬不停蹄地回到計林村,用鄉村方言向父老鄉親們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和包新國一樣馬不停蹄宣講十九大精神的還有十九大代表、江西省蘆溪縣源南學校黨總支書記龔德凌。

龔德凌是一名十八大、十九大連任代表,他自2017年10月26日從北京返回萍鄉後,就接到瞭來自40多個不同地方的宣講請求。

為瞭使宣講更加生動形象,讓廣大幹部群眾聽得懂、願意聽,龔德凌結合十八大宣講的經驗,連夜精心制作瞭ppt,不僅圖文並茂,通過“親歷十九大、解讀十九大、感受十九大、踐行十九大”四個部分進行宣講,而且高度概括瞭美國商標註冊推薦十九大關鍵性的句子,使群眾聽得有趣又入腦入心。

龔德凌回到傢鄉後先後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農戶、進部隊、進企業……義務宣講瞭35場,足跡遍及萍鄉市各地。

在貧困村新下村,當老百姓聽說龔德凌來宣講,大傢早早吃完午飯,提前一個小時就端著凳子圍在一個農戶坪裡等。在萍鄉開發區光豐村宣講時,附近的企業負責人和老人都紛紛前來旁聽,以至於隻能坐70多人的會場,最後加凳子坐瞭120餘人。

“十九大精神鼓舞人心,通過到各地宣講,我看到瞭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我看到瞭十九大精神的深遠影響,我看到瞭未來。盡管每一場近兩個小時的宣講很累、口很幹,以至於嗓子都啞瞭。但是我很欣慰,隻要大傢有需要,我就會一直宣講下去。”龔德凌說。

“十九大精神經過打快板這麼一說,都聽明白瞭。”

書記帶頭宣講,黨代表不甘落後,其他幹部群眾也積極行動起來,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宣講十九大精神。

歌聲載著十九大,舞出百姓心裡話。黨的十九大閉幕以來,一支支文藝巡演小隊活躍在贛鄱大地的田間地頭、社區學校、企業機關,將十九大精神送到幹部群眾身邊。

“打著竹板走上臺,我們心裡樂開懷,學習宣傳十九大,團結一心向未來,對,團結一心向未來……”

日前,在宜春市上高縣敖陽街道,一支由社區組建的宣傳十九大精神快板隊正在向小區居民宣傳十九大精神,快板隊的大姐們用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催人奮進的語言吸引瞭大夥的註意,臺上快板打得噠噠響,臺詞說得溜溜轉,臺下聽得直拍手叫好。

不少群眾表示,黨的十九大精神經過這麼打快板一說,都聽明白瞭,記得清楚,也能更好地理解瞭。

“金秋十月喜報傳,激動的心情難掩藏,十九大的帷幕啟,雄起!”

“奮進號角已吹響,華夏巨輪再啟航,不忘初心向前方,真棒!”

“偉大夢想要實現,需要腳踏實地闖,十九大報告講得細,請聽詳!”

在江西省鄱陽縣,“宣傳十九大,文藝下基層”“五進”文藝演出活動在美麗的白沙洲鄉禮恭腦村正式啟動。

這次文藝演出以群眾喜聞樂見的三句半、詩朗誦等原創節目以及歌舞、器樂表演等豐富的藝術形式來宣傳黨的十九大。文藝演出現場秋陽暖照,歡歌笑語,洋溢著祥和喜慶的氛圍。

鄱陽縣委宣傳部文化科科長武雪姣參與瞭這臺節目的創作,談起創作過程,她記憶猶新。

“十九大閉幕的第二天我們就決定下鄉巡演,用文藝表演的方式宣傳十九大精神,有很多作品都是連夜趕出來的。我們的演員也是從各個單位借調來的。可以說整個過程緊鑼密鼓,巡演也是馬不停蹄。”武雪姣對人民網記者表示。

一周時間裡,武雪姣和她的同事們不辭辛苦,走遍瞭農村、社區、學校、企業、機關……

無獨有偶,擁有412座古戲臺、被稱為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的樂平市,利用獨特資源,打造“古戲臺大講堂”,美國商標登記推薦掀起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新熱潮。

日前,具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樂平市湧山鎮車溪村敦本堂古戲臺前人潮湧動,熱鬧非凡,一曲激昂的水鼓舞表演《歡慶》,拉開瞭講堂序幕。

隨後,古戲臺講堂主講人為現場黨員群眾作瞭黨的十九大報告專題宣講。他圍繞十九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從十九大報告的新理論、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福祉政策以及全面從嚴治黨三個方面,對報告進行瞭深入淺出的解讀。

緊接著,一群可愛的孩子為大傢帶來瞭舞蹈《快樂小天使》,《滿堂福》表演則為父老鄉親們展示著獨特的贛劇文化魅力,一曲唱畢,掌聲連連。

一個多小時的宣講,臺上臺下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從湧山鎮楓林村特意趕來的徐蓮英大姐不停贊嘆節目表演得好、政策宣講得好。

目前,古戲臺講堂“十九大精神宣講”正有序在樂平市各鄉鎮全面鋪開,日益成為該市“樹新風、正民風、傳傢風”的理論宣講新品牌。

以聽得進、聽得懂、有收獲為標準 對象要什麼就送什麼

“屋場貼心會”,幹群共話十九大。江西各級領導幹部也以身作則,深入田間地頭,工廠企業,帶頭宣講。

在江西省上栗縣,一批批幹部進村組,一批批“群眾貼心人”回到出生地,一場場“屋場貼心會”相繼開展,黨員群眾圍坐一起認真聆聽十九大精神宣講報告。

“大傢是推動幕沖發展的骨幹力量,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11月26日下午,上栗縣委書記肖妮娜來到赤山鎮幕沖村,利用“屋場貼心會”,在田間地頭給村裡的黨員、村民小組長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幕沖村位於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境內,距離萍鄉市區僅5公裡,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村莊。過去,由於土地貧瘠,經濟作物種植結構單一,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

初冬的幕沖,百畝金絲皇菊迎風怒放。在暖暖的陽光下,肖妮娜與村裡的黨員、村民小組長圍坐在一起,結合村裡的發展現狀,就如何結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速建設富裕和諧秀美幕沖,提出瞭系列指導性意見。一串串詳實的數據,一處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變化,一個個旁征博引的典型案例,贏得瞭現場聽眾的陣陣掌聲。

“書記的宣講輔導和提出的寶貴意見,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貼近基層、貼近農村的‘泥土氣息’。有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支持,我們更有信心把幕沖建設成‘上栗第一村’!”活動結束後,村裡的黨員、村民組長如是說。

幕沖村的變化是江西省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各地因地制宜,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不少貧困村漸漸富裕起來。經過幾年精準扶貧的不懈努力,江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342萬下降至113萬,貧困發生率由9.7%降至3.3%。

到2020年,江西將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脫貧實效和質量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我承包的200多畝地,明年就要到期瞭,現在也不敢再有大的投入,不知道到期後還能不能延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日前,在江西省萬載縣潭埠鎮康順農民專業合作社,該縣縣委黨校將有關黨的十九大內容的黨課送到瞭該合作社的石參基地,來自縣委黨校的老師與合作社的社員這樣一問一答,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現代農業、生態發展的內容進行瞭深入淺出的解讀。

黨的十九大以來,萬載縣在全縣鄉鎮和部門單位中開展“宣傳貫徹十九大 百堂黨課進基層”活動。

在精心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基礎上,該縣委黨校專業教師按照黨員、群眾、企業、社區、學校、合作社等宣傳對象的不同,因人制宜,分解課題,按照對象需要什麼就送什麼的原則,以對象聽得進、聽得懂、有收獲為標準,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這種送到傢門口的黨課,上連“天線”,下接地氣,得到瞭全縣幹部群眾的一致認同。目前,萬載縣以上黨課形式到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已經達到40場次,基層黨員聽課4000餘人次。

“各位鄉親,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日前,在江西省金溪縣合市鎮銀塘村,遠遠就聽到村頭“大喇叭”正在響亮而清晰地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近年來,金溪縣大力實施“村村通”廣播工程,全縣共安裝廣播主機27臺、分機299臺、大喇叭2960多隻,實現瞭“大喇叭”村村全覆蓋,曾被國傢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全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先進集體”。

每天早中晚,該縣各村“大喇叭”準時響起。十九大勝利閉幕後,金溪縣及時組織相關部門理論骨幹,結合金溪縣情實際,用群眾熟知的語言和身邊的實例,系統錄制瞭“十九大精神”宣講音頻資料,每天在全縣各村“大喇叭”準時播放,深入淺出地向廣大村民宣講十九大精神。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一邊忙著農活,一邊聽著廣播,對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今後,我們致富增收的信心更足瞭……”瑯琚鎮楓山村蜜橘種植大戶黃守明說。
arrow
arrow

    pzl737ph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