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黃開典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張自芳

黨的十九大以來,人們對教育改革越來越關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為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明確瞭方向。“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已成為當前職業學校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福建省圍繞“產教融合”,積極貫徹國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高等教育的結構性改革等方面,走出瞭一條實效新路徑。

協調專業結構優化院校資源配置

產教融合指的是,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
福建省現有教育部批準新建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7所,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50所。其中,國傢示范高職院校6所,在校生25.7萬人,占高校在校生總數的34%;中職學校254所(含技工學校),其中國傢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31所,在校生44.9萬人,保持普職招生比例大體相當。這得益於福建省對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的不懈探索。
為加強優質院校資源建設,推動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福建省實施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十三五”期間總計將投入15億元,支持建設10所示范性現代高職院校、50所示范性現代中職學校,強化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提升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
學校專業與產業對接不夠,是產教融合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職業院校辦學同質化傾向嚴重,一些職業院校辦學定位不準、理念不清,對職業教育規律研究不夠、認識不足,對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把握不牢,往往為追求“大而全”而弱化具有行業特色的專業。
這樣一來,職業院校更喜歡設置辦學成本低、好招生的專業,造成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光電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短缺,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針對這一現狀,福建省積極探索,構建瞭“親產業”專業結構。福建省建立職業教育專業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實行專業設置“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推動職業院校增設產業發展急需專業,進一步提高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實施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建設工程,鼓勵職業院校圍繞區域產業集群,集中力量建設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光電等產業發展急需的10大類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增強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美國商標檢索
地處福建泉州市的黎明職業大學2017年入選瞭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是福建省迄今唯一入圍該榜單的高職院校。該校正是在合理調整專業結構上下足瞭功夫。該校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按照專業群對接產業群、專業鏈服務產業鏈的原則,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辦學績效,實行專業動態調整,不斷優化以應用工科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專業結構,建設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群。學校專業設置從原有近50個專業調整為36個,形成瞭對接泉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8個專業群。現有國傢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示范專業9個、精品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群3個。美國商標申請流程
憑借項目《對接福州新區產業需求,提升專業群服務能力的探索與實踐》獲得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的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校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學院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原則,強調發揮行業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作用,強調發揮企業辦學主體作用,推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下一步還將對接行業產業推進專業課程建設。

推動技術革新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產”是產教融合的基礎。“產”不僅僅是工廠生產,還要與教育相融合,也隻有在高質量的生產環境中進行專業實踐教學,才能夠讓學生們真正學到本領,才能更快推動“產、學、研”的發展。對於學校和企業來說,也才能實現“雙贏”。
基於此,福建省首先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福建省教育廳會同省經信委、人社廳、商務廳、農業廳等行業主管部門,成立電子商務、機械制造、農業等10個省級行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行指委’),參與職業教育辦學的指導、服務、評價,為職業院校與企業搭建溝通的橋梁。行指委主任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分管領導或行業協會會長擔任,委員中行業企業專傢占30%。美國商標登記費用
此外,福建省采取助力企業技術創新的措施——實施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推動校企合作,開展技術創新攻關與開發。解決行業、企業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已立項建設高職院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8個。同時,依托14所高職院校設立瞭17個省級應用技術工程中心,積極開展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等活動,取得瞭顯著成效。
在“專業”與“產業”的問題上,黎明職業大學用“雙師”結構教學科研團隊建設給出瞭答案。該校實施領軍人才引進培養計劃,加強“雙師”素質培養,實行專業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制度,不斷提高專任教師行業企業實踐能力,實行校企“雙師互聘”。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學科研團隊,強化技術研發與推廣,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這些舉措既適應瞭產業的轉型升級,又提升瞭院校內專業實踐的教學水平。
黎明職業大學相關負責人建議,政府應該加強鼓勵支持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各類政策措施的落實,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意識和積極性。同時,應該大力推動校企協同創新,制定具體政策,支持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高水平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支持高職院校提升技術研發能力。
福建省還提出建立產教融合保障機制,建議國傢盡快出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權、利,為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據,從制度層面上明確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職責,為教師與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提供制度保障。
同時,關於完善產教融合激勵制度,建議國傢出臺職業院校開展產教融合所獲得的非財政性資金使用辦法,提高學校對非財政性資金使用的自主權和支配權,研究落實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優惠政策,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激勵獎補政策,引導企業將人才需求轉化為人才培養動力。

創新辦學模式校企一體協作育人

校企合作積極性有待增強是產教融合過程當中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具體表現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剛性約束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雙方的責權利不明確。從企業的角度看,由於校企合作沒有給企業帶來明顯的“好處”,缺少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
加之,學生實習的安全責任分擔機制不健全,企業顧慮到風險問題,有畏難情緒。從學校的角度看,校企合作過程的資產歸屬與權益分配不明確,易出現產權不清、國有資產流失等風險,學校對此顧慮較多。同時,教師由於受績效工資總額的限制,承擔企業職工培訓、技術服務等任務沒有額外報酬,影響其積極性。
為推動校企協同育人,福建省大力推行“現代學徒制”,遴選現代學徒制試點188個,其中8個被列入國傢試點,到2020年將實現現代學徒制在職業院校的全覆蓋。開展高職教育“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向企業在職員工開展全日制專科學歷教育。
構建“七個二元”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企業與學校二元主體、學徒與學生二元身份、師傅與教師二元教學、企業與學校二元管理、企業與學校二元評價、畢業證與職業資格證二元證書、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二元學制。該模式打通瞭企業技術工人學歷提升通道,努力實現高效、高質、精準的職業教育人才供給。據瞭解,2017年,福建省30所高職院校與132傢企業在61個專業開展試點,招收企業員工2546人。
類似黎明職業大學的“雙師”隊伍建設也受到省裡的支持。福建省教育廳、編辦、財政廳、人社廳、國資委聯合印發《福建省職業院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試行)》,允許中等職業學校和未實行生均定額撥款的高等職業院校,將不超過總編制30%的名額,用於自主聘請兼職教師。同時,支持、鼓勵和規范職業院校聘請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吸收兼職教師參加教學研究、專業建設、團隊建設和技能大賽;支持兼職教師與專職教師聯合開展企業技術改進和產品研發等工作。福建省教育廳還出臺《福建省職業院校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管理辦法(試行)》,建立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雙向聘用機制,推進校企之間人員互兼互聘,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在校企協作過程中,福州職業技術學院闖出瞭一條新路徑。學校充分借力政校企三方的資源優勢,成立由市長擔任理事長、分管副市長擔任執行理事長、28個政府相關部門以及50多傢相關行業龍頭企業參與的“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政校企合作辦學理事會”。
在理事會的指導下,學校與政府有關部門、行業、企業聯合組建瞭福州市電子信息與機械、動漫遊戲、商貿服務、旅遊服務等4個行業、2個園區“政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此外,學校還與阿裡巴巴等企業共建二級學院,與福州地鐵等企業共享專傢,實施訂單培養。
由於政校企三方利益共同體的建立和完善,實現瞭利益關系的連接及校內外職業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瞭學院辦學思想、辦學主體、辦學行為模式、管理模式、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推動瞭學院辦學內涵的持續提升。
據福建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福建還將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對校企合作成效顯著的企業,給予減免教育費附加、職業培訓經費直補等優惠政策;允許職業院校利用校企合作、社會服務收入等與企業共建職業教育集團、舉辦二級辦學機構;允許職業院校利用非貨幣性資產與企業合作共建兼具生產、教學和研發功能的實訓基地;建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特點的職業院校績效考核分配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級黨委、政府出臺有效措施,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與產業發展同步規劃、與產業園區同步建設職業院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zl737ph73 的頭像
    pzl737ph73

    精選好物推薦

    pzl737ph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